1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试验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节水灌溉基础数据的系统性的采集。对节水灌溉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性的采集是农田灌溉开展试验分析研究的重要前提,但从目前我区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现状来看,尽管已经建立了针对该地区特殊自然气候条件的灌溉试验站,但是实际基础数据的采集效果并不理想,只能通过相关课题或者项目研究,进行基础数据的搜集与观测,由于范围上的限制,可搜集数据资料有限,且包含大量重复内容,不存在强烈的区域代表性。同时,未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的数据观测与采集方法,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1.2缺乏对节水灌溉技术效应对比的系统性研究。经过对传统农业灌溉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创新,21世纪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实现对农田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且丰富了我国在农田水利灌溉方面的技术储备。但目前,由于对节水灌溉技术效益及适用的试验分析,部分农田水利部门在技术选择上缺乏自觉性与谨慎性,节水灌溉技术无法与灌溉农业构建新体系,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用水管理技术相互整合后的总体效益难以充分发挥。此外,不同单项灌溉技术之间,难以实现技术的有机衔接,导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整体效益无法充分发挥。
1.3缺乏完善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体制。近些年来,针对全国不同区域实际情况,研究并发展了适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全方位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节水灌溉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推广前景,但尚未形成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推广与应用体制。由于农田水利总体经济效益与电费收入形成利益挂钩,技术的推广存在资金不足情况,限制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全面推广,此外,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体系并未建立完善,导致节水灌溉技术知识普及率低,对人员的培训效果显现出滞后现象,技术队伍比较单薄,技术推广所采取措施较为单一,并且缺乏对推广过程中各类问题的深入研究,无法有效制定具体的创新及改善措施。
2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试验的几点建议
2.1加快完善农业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监测。判断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依据是当地节水农业的基础数据是否全面有效,同时基础数据的搜集也可衡量区域内节水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内灌溉试验站网体系,统一基础数据的采集标准,成为当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试验过程中最迫切需求。主要是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建设不同采集点,定期对农田水利中的灌溉次数、灌溉水量进行统计,进一步分析计算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投入产出效率以及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方面的指标,对整个区域内现阶段水资源利用率以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2.2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坝上地区实施高效节水技术的总面积已达4万多公顷,其中仅有1/6面积内采取了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其他节水技术,高效节水技术的覆盖面积尚未达到饱和,若要从根本上扩大高效节水灌溉应用范围,需从技术推广体制、资金、人员素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与分析。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建立以灌溉试验成果为前提的推广体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理念,例如,节水耐旱品种、高效节水灌溉制度、节水型灌溉种植模式等综合技术体系等,对传统高耗水模式进行调整与改进。而通过当地试验站的示范与推广,截止2015年张家口坝上地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5.87万公顷,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
2.3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节水观念深入人心。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往往大于其他行业,其在运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也是其生产特点,普遍存在“水浇得越勤肥量约大,产量越高”老式的固定思维。我国传统农业灌溉方式,例如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由于缺乏先进的节水理念,从而对水资源的运用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浪费。若要从实际上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生产活动,不仅能够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不断加深农民的节水意识,充分的调动农民在节水问题上的积极性,改善农村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利用效果以及生产效益。
3结语
近年来,区域生态警钟频频敲响,对于本就水资源匮乏的坝上地区而言,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鉴于此,我区建立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试验站网体系,并以此为依托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结构调整,从真正意义上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试验探讨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鲁班乐标,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