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高速(S5)上海编号A12“沪嘉高速公路”是中国大陆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鲁班乐标小编也为想了解这条公路的建筑人士提供了一些关于沪嘉高速公路的数据以及其他内容的资料。
沪嘉高速公路
沪高速(S5)上海编号A12“沪嘉高速公路”是中国大陆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于1984年12月21日开始建造,1988年10月31日通车。 沪嘉高速公路的上海市高速公路编号是“上海高速–A12”;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的编号是“沪高速–S5”。“沪嘉高速公路”的南部端点是上海市宝山区的真北路汶水路口,北部端点是上海市嘉定区的博乐南路嘉戬公路口,全长16千米。高速公路车道宽度55米,设计时速每小时120千米。“沪嘉高速公路”总投资2.3亿元,平均1千米需要1127万元。2012年1月1日起,沪嘉高速公路将调整为城市快速路,并结束其收费的历史。
简介
沪嘉高速公路的高速路段南起上海市区祁连山路,北至嘉定南门,全长15.9公里。加上两端入城连接线,全长20.5公里。沪嘉高速公路于1984年12月12日动工兴建,1988年10月31日全线通车。1988年10月31日举行通车典礼时,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为沪嘉高速公路剪彩,副市长黄菊、交通部副部长王展意均出席了通车典礼。
沪嘉高速公路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条按高速公路标准施工、沿线设施、设备齐全,带有试验性的高速公路。
基本介绍
项目参数
沪嘉高速公路是上海市区与原嘉定县城区连接的一条快速通道,也是上海市与江苏省沿江高速路网连接的一部分,全长20.5km,其中主线长15.9km,入城段4.6km,道路辟筑宽度45m,路基上口宽度26.5m,双向6车道设计,其中2条为紧急停车带,沪嘉高速公路采用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车速120km/h,互通立交4座。于1984年12月21日动工,1988年10月31日竣工,是中国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
工程位置
它的南部端点是上海市宝山区的真北路汶水路口,北部端点是上海市嘉定区的博乐南路嘉戬公路口,经过了“桃浦镇→南翔镇→马陆镇→嘉定镇”四个镇。
建设筹备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通往嘉定科学卫星城,主要靠沪宜公路。该路路面宽7~9米,线型差,小于二级公路技术标准的弯道16处,沿途有188处与工厂进出道、乡村道及其他公路平交,各种车辆混合行驶,常使交通严重阻塞,事故频繁出现。自1965年以后,交通流量年平均增长率12~14%,70年代末呈饱和状态。沿线居民不断来信上访,市、县人民代表多次提出提案要求改善这一地区交通状况。1979年,嘉定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呈送改建沪宜公路成一级公路的报告。1982年3月,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提出沪宜公路专用道控制红线规划和方案。1982年11月和1983年4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和嘉定县政府联合完成按规划走向和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另辟沪嘉公路及相应连接线的计划任务书,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院负责设计。1983年5月19日,市政府同意项目计划任务书并正式立项,报请国家计划委员会纳入国家计划。
1984年4月23日,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向市政府汇报沪嘉公路一级汽车专用道初步设计方案,副市长阮崇武提出修建高速公路的意见。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对该公路按设计车速每小时100公里和每小时120公里方案进行比较,并于同年9月和11月,向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上海市计划委员会提出分期建设高速公路和一级汽车专用道2个方案。1984年12月14日,市建委和市计委批准初步设计文件,同意沪嘉公路按行车速度每小时120公里、路基宽26米的高速公路标准组织实施。
建造历史
“沪嘉高速公路”前身是上海的“沪嘉公路”。为了“中国203国道”(上海市嘉定区博乐南路→上海市普陀区交通路部分)的交通,1983年5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建造新的“沪嘉公路”,1984年7月11日“(新)沪嘉公路工程指挥中心”成立,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新的公路是“沪嘉高速公路”,12月21日正式开始建造。
建设大事记
1983年5月19日,为改善沪宜公路自嘉定南门至上海市区路段的交通条件,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对沪嘉路段进行改建。
1984年7月11日,建立沪嘉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
1984年11月-12月,上海市政府决定新线按高速公路标准建造。
1984年12月21日,沪嘉公路正式施工。
1985年6月-7月,土路基施工全面进行,结构工程开始施工。
1986年1月,上海市有关部门要求改按一级公路标准建造,一度放慢施工速度。
1986年12月10日,上海市有关领导经实地视察后,决定仍按高速公路标准施工,至年底土路基和结构工程基本完成,共填土136.6万立方米。
1988年9月底,全线主要工程基本完成,有关科学实验项目(软土地基处理、粉煤灰填筑路堤试验、沥青防滑层研究、桥梁橡胶板伸缩缝运用、现代化监控设施的设置、土工布利用等)亦顺利完成。
1988年10月31日,举行通车典礼,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剪彩,副市长黄菊、中国交通部副部长王展意讲话。至此,中国大陆第一条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沪嘉公路正式通车。
缓步推进
1985年6月,“沪嘉高速公路”的结构工程开始。1985年11月,为贯彻中央压缩固定资产投资的精神,公路部分工程被缩减、变更或缓建,建设工期延迟完成。
1986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建造“沪嘉一级公路”。4月,市计委和市建委同意路基土方任其自然沉降,立交桥和未开工的中小桥梁暂缓建设的意见。同月,新槎浦大桥竣工。
1986年12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据实地考察,重新决定建造“沪嘉高速公路”,12月,高速公路的结构工程基本完成,使用泥土136万立方米。
1987年6月,蕰藻浜大桥建成,工期18个月,投资1059万元,被评为铁道部部优工程。原交通部副部长潘琪为大桥书写桥名。
快速建成
1987年11月,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沪嘉公路按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增列交通监控、收费设施、防冲护栏、专用通讯、供配电和管理站等项目,全面恢复建设。同年底,全线路基基本完成。
1988年,为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市政府将沪嘉高速公路建设列入实事工程。同年3月,沪嘉高速公路主线、入城段和辅道先后进入路面施工。4月,全线桥梁和横向通道等结构工程全部完成。
1988年9月,“沪嘉高速公路”的主要工程基本完成,高速公路的科学实验也在9月顺利完成。
1988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江泽民同志;“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黄菊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的王展意先生宣布中国大陆的第一条全线通车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设计标准
主体结构
沪嘉高速公路主线设计昼夜交通量3.8万辆、路面标准轴载BZZ—100,采用全部控制出入口,上、下车辆分道行驶,并辅以较为完善的各种设施。公路用地宽45米,路面以沥青混凝土为主,部分为水泥混凝土。桥、涵荷载标准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桥面与路面同宽。桥梁采用上、下行分离的2座独立桥梁。立交桥下净空高度4.50米。匝道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40公里,路基宽9米,其中车行道宽3.5米。全线共有各类构筑物51座,总长3318.45延米,占全线里程的20.87%,结构物中,人行穿越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他为桩基础和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桥梁跨径10~20米的采用板梁,25米的为组合槽形梁,仅蕰藻浜大桥主跨40米梁为预应力混凝土T梁。
配套工程
高速公路的入城道路有交通路延长线(交通路至真南路)、真南路(交通路延长线至祁连山路)、祁连山路(真南路至高速公路)和嘉戬公路(嘉戬公路至嘉罗路),共长4.6公里。路幅为24~36米,其中车行道宽16米。辅助道路有南大路、真陈路和真南路(南翔段),结合南大路立交和南翔立交工程,按二级公路标准局部路段改线,共长1.9公里,路幅宽18米,其中车行道宽14~16米。
沪嘉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共同设计,分主体和辅助两大部分:主体工程有电话、闭路电视、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道路情报、中央控制和显示等6个系统;辅助工程有供配电和地下管道2个系统。
全线立交桥、匝道、收费口和6个区段,通过设置的检测器、4套摄像机、15门紧急电话等获得的各种交通情报经主机处理,嵌入中控室地图屏,并通过路上可变情报板指示和诱导车辆,达到控制交通量、车速占有率及路况,保证高速公路畅通和安全行驶。
延伸工程
上海市西北郊工厂较为集中,交通运输量大。沪嘉高速公路于1988年建成时,在祁连山路以东,未与市区道路相接。为完善高速公路入城道路系统,充分发挥公路效益,1990年经市政府批准,建设延伸工程。延伸工程分东、西两端:东端包括沪嘉高速公路延长线(祁连山路至汶水路)2.45公里,汶水路(真北路至沪太路)1.76公里,真北路(真南路至汶水路)2.32公里,共计道路长度6.53公里,立交桥1座,桥梁5座,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东端工程于1992年10月开工,1994年被市政府列为实事工程,同年12月竣工通车。西端工程尚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沪嘉高速公路延长线设计车速为每小时100公里,用地范围40~50米,断面形式与高速公路部分相同,路中心两侧半幅断面宽2.75(明沟)+6.50(边坡,用地范围40米时为4米)+1(土路肩)+2.5(紧急停车带)+7.5(车行道)+0.75(路缘带)+3米/2(中央分隔带)。汶水路、真北路按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横断面总宽32米,其中路中心两侧半幅断面宽为1.5(边坡)+1.5(人行道)+3.5(非机动车道)+0.5(分隔带)+8(车行道)+2米/2(中央分隔带)。路面均为沥青混凝土。路堤填土高度小于4.5米,对3米以上填土高度的路堤采用粉煤灰填筑(外包土),并采用SVD型塑料芯带排水。该工程主要由市城建设计院设计,沪嘉高速公路延伸工程指挥部组织实施。
工程实施
工程指挥
1984年7月1日,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和嘉定县政府联合组成沪嘉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全面负责工程建设,对国家投资实行包干。先后由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局长王泽华和副局长周学正任总指挥,嘉定县建设局局长汤基浩任常务副指挥。沿线各乡、镇成立工作组,分别负责本地区前期动迁和施工配合工作。1984年12月21日,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阮崇武为沪嘉高速公路开工奠基。
工程建设
全线路基施工由宝钢十九冶特种公司、宝钢二十冶机械公司及东海舰队筑港工程公司为主,上海警备区六团和炮团参加两个月义务劳动。通过公开招标,由铁道部第四工程公司和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分别中标,承建蕰藻浜大桥和新槎浦大桥,于1985年12月和1986年3月先后动工。 投资规模
沪嘉高速公路共征地1504.86亩,动迁房屋面积5.83万平方米,迁移各类管线140公里,完成土方136.6万立方米,耗用水泥、砂石、钢材、三渣混和料共69.3万吨,木材1.5万立方米,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42.26万平方米,水泥混凝土路面6.4万平方米。植树36707株,铺种草皮3万余平方米,设置各种标志300余块。总投资人民币2.28亿元,其中交通部补助3300万元,贷款50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700万元,其余为公路养路费列支。
技术应用
沪嘉高速公路立项初期,国家和地方根据上海的特点和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列出课题进行应用研究。主要有:“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路堤的稳定性研究”、“交通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桥梁橡胶板伸缩缝的应用研究”、“道路反光导标和交通安全设置的研究”、“路面防滑性能的研究”、“国产沥青在高等级公路上应用的研究”、“土工布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反光导标的试验研究”等课题。
软土地基处理
沪嘉高速公路工程地质较特殊,路堤高度在2.5米以上部分占全线长度70%,路基附加压力大,地基沉降量大,稳定性差,影响桥梁构筑物及路面结构稳定性。为保证工程质量,在不影响工期前提下,按不同填土高度与地质条件,分别采用以下3种方法:
(1)自然沉降法:路堤高度3米以下采用。即先筑土路堤,经过1~2年后再铺筑路面。该方法施工简便、经济,效果较好。
(2)间隔填土法:路堤高度在3~3.5米部分采用。即用素土与粉煤灰分层筑填路基。试验路总长为1.3公里,分别设纯灰段;1∶1(即一层灰,一层土)间隔段;1∶2(即一层灰,二层土)间隔段3种形式。高等级公路上应用粉煤灰修筑路堤,施工方便,相对缩短施工周期。素土与粉煤灰合成具有一定刚度的整体,增加路堤自身抗弯强度,保证工程质量。沪嘉高速公路共用粉煤灰10万余吨,为大量利用粉煤灰,变废为宝,开辟新途径。
(3)袋装砂井预压排水固结法:路堤高度在3.5~4.5米部分采用。如马陆塘桥以北1公里范围内,采用地基砂井处理和等载预压的方法,与普通砂井相比,直径小,材料、成本均较省;且工艺简便,能因地制宜;施工速度快,又能保证路面工程施工质量。
土工布的应用
沪嘉高速公路建设中,两处使用土工布。一处是南翔菱形互通式立交的下穿道路和匝道施工时,工期紧迫,在该工程的路堑地段采用土工布补强加固,以加快施工速度,保证路面工程施工质量;另一处是南翔立交真南路改线工程施工时,于粉煤灰三渣基层与沥青混凝土层之间,用土工布作防裂夹层。经过降温和较长时间行车,土工布夹层质量较好,路上未出现横向裂缝。
反光导标应用
反光导标能在不同照明情况和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保持良好的能见度。尤其夜间无照明地区,能够显示道路的边界、弯道走向等,引导驾驶员控制车速,确保行车安全。在沪嘉高速公路上应用效果较好,取得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以上就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介绍有关中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的相关信息,希望能为建筑人士带来帮助。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