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孝义普化寺临黄塔

临黄塔,原称阿育王塔,又称释迦牟尼文佛舍利塔,位于吕梁市孝义市东大孝堡乡大孝堡村普化寺内。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黄塔系全国十九座(山西六座)阿育王塔之一。塔建设于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年),后又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大元元统元年(1333年),明崇侦九年(1636年),清雍正十年(1732年),进行过四次大的修缮活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临黄塔舍利寺院知华戒坛冈戒录》·记,清雍正十年(1732年)住持了禅惑司十二年因缘经义,童新慧训塔式,遂募款重建,即成今存造型。
临黄塔为楼阁式实心砖塔,塔身平面八角,塔体分八级,其形制上细下粗,高20米,周长10米,一层塔身高3米,最下端为石砌基础,磨砖对缝,平整无隙,檐部各转角处,砌有垂莲图花柱,花板砖雕。二至七层槽部结构与第一层基木相同。檐下八面均为16朵蚂炸头斗拱,且无补间铺作,二至六层各面,均嵌镶砖雕边框与砖摊档书。共字样从一层始,逐层分别为 "释边牟尼如来舍利支提"、“皇 图永固、帝道退昌”、“佛日增辉"、"****常转"、"直冲霄汉”、“佛制底”、“宰诸波”。第八层砌乡球眼砖雕,塔顶调桶红色卷云纹琉璃脊瓦贴砌。中莲花绣柱上妄一珠状物。共造型与省内其它五处同类型塔有明显不同,其塔座落在地宫之上,塔身呈白色,显得宁静素雅,具有浓厚的异国情调。塔底有舍利子。据原寺院石碑记称,塔下有地宫,宫中童莲花石,石下三底座伺有石匣一函,为景袖二年(1035年)宋仁宗御赐,匣分棺樟两层,里层金棺、长二寸、宽一寸,贮存镇石五杖,舍利子一粒,外以银樟裹之,舍利大小如豆,呈白色。
因塔底有舍利子,临黄塔顶不定期放光,塔周百姓,古今见者,为数甚多。据清光绪六年县志栽,原中阳十景申没有舍利流光,后因多人见临黄塔舍利放光,原申阳十景增添为十四景,所增四景为"舍利流光"、 "尉河温泉"、"卧龙古松"“庞沟石泉”,县志中并绘有舍利寺临黄塔全景图,图有解说:“曰、在县东大村临黄塔底,其窑一孔,内藏舍利子,往往夜间放光,或灯、或火、或烟,明澈寺内如昼,移时始末,村人往往见之"。而现代人见过者亦有人在。
临黄塔塔身白色,显得宁静素雅,具有浓厚的异国情调。塔各部及转角处,砌出印度式样的垂莲柱与花板,普柏坊斗棋、柱头柱角全用莲瓣装饰,雕刻极为精细。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形若锥体,矫健壮观。
第一层塔面刻有“释迦牟尼文佛舍利宝塔”砖匾。第二层塔面刻有 “宝塔凌云”、“塔目增辉”、“法轮常转”、“佛制底”、“宰诸波”等字样,塔身无补间铺作,顶部用琉璃贴砌。临黄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曾为“律宗道场”“千华戒坛同戒”“三晋法苑名刹”之一。该寺曾经佛事昌盛,香火不断,是山西省规模宏大的戎坛。
由于战火的洗劫和文革期间人为的破坏,故舍利寺院成为废墟一片,仅存千年古塔一座。加之风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塔身倾斜,残损。
2004年,临黄塔修复工程全面启动。 2005年7月19日,临黄舍利塔的修复基木竣工;.2004年,临黄搭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关于“吕梁孝义普化寺临黄塔”等全国古塔建设规模和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