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原则分析

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空间体现的场所。在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活动。它的规划建设不仅调整了整个城市建筑布局,加大生活空间,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质量,也让城市迈上更健康、更文明、更讲究生活质素和城市文化的台阶。城市文化广场是以突出文化主题而在城市中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休闲学习,改善城市环境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含义的一种现代开放空间①。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达到了本地居民外地居民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文化主题的角度介绍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主题原则。1、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的基本要素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它的地点一般位于城镇的中心地带,注具备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三个特征。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布局选择应该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根据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决定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的位置,必须与城市的规模、人口分布和广场的功能定位相协调。城市文化广场的面积。城市文化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城市规划大小决定。片面地追求大广场,不仅在经济上花费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时,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文化广场尺寸太大会缺乏活力和亲和力。小城市文化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文化广场面积在3.0~4.0 公顷左右。广场面积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体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较大的广场。城市文化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去。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之间,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并且在广场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特别是建立了毛主席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天安门广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典范设计。城市文化广场的整体环境设计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以此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人文特色为依据,尊重历史、借鉴古今文化,让人文跟广场环境设计结合起来。在文化广场中提供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铺设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并且设置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广场雕塑在阐释城市特征,表现城市文化,彰显城市品格等方面匠心独运。可以令广场文化的内在品格得到凝聚、激发和突显,撼人之内而迸发于外,让审美活动激动起来。同时,城市文化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城市文化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流的机会。例如: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堪称现代城市广场的典范。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广场占地1。5公顷。广场为下沉式广场,整体呈环形,由台阶可以下到广场中心。位于广场中心的采光玻璃锥,是整个广场的代表性建筑,通过透明的锥形玻璃顶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空间。广场上棋盘状的绿地构思别致,总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广场上。广场共设有四个出口,可通往地下三层的商业城、西单地铁站等。东北角建有公交车到发站,并用地下、地面、地上三层通道空间将地铁站与公交站相接,避免了交通人流和休闲人流的交叉。北侧通过高差变化及空间造型设计,将广场绿地延伸到东北角公交车站顶部。广场地下一层设有餐厅、商场、电影院,地下二层建有保龄球场、游泳池、人造溜冰场等文化设施。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的原则城市文化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文化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文化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文化广场功能布局;文化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城市文化广场规划设计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地方特色的原则:城市环境、文化反映城市的精神状态,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决定城市品位和城市发展潜力的文化力量。城市文化蕴含了整座城市的活力、城市的吸引力、城市的生命力。首先,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应该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 ②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其次,城市文化广场还应该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古罗马集会广场,虽一度废弃,但从11世纪起,随着商业的振兴,城市的价值又逐渐恢复,广场也得以复活。到了中世纪,罗马市开始向外扩展,于是就把古罗马集会广场旧址和当时的广场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获得了新生。并以它为中轴,逐步拓宽了旧罗马的版图。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效益兼顾的原则:城市文化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文化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 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首先,城市文化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其次,城市文化广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衔接等方面。在进行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还应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