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水网密布,河流众多,水文差异较大。自古以来河道航运在我国的交通历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航运也有自身的特点和限制:一是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二是长年累月的冲刷易形成淤堵,导致航道不通;三是一旦遇到洪涝灾害,往往受到灾害的威胁。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公路、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手段不断完善和丰富,但航运仍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大部分地区的运输手段中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要做好航道管理,必须加强河道清淤,保证航运的平稳、安全和通畅;科学修建水利工程,增强河道的抗洪防涝的功能性,保证周边地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一、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性
1.保护水环境生态平衡,丰富生物多样性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生态平衡为代价。在不对原有的河流形态做较大改变的情况下,对河道进行适当的改进,如在两岸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种植、饲养一些能够净化水质植物和生物。同时要制定相关规定,禁止向河内排放污水、废水或者能够造成污染的物质等,构建和维护河流以及周边的生态圈,让生态环境能够良性循环,保护生态的平衡。
2.疏通河道,保证通畅
航运是沟通我国南北区域经济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大江大河的流量大、流速快、冲击力强,很容易把上游的泥沙等冲刷到下游,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就会使河道泥沙淤积,只有定期疏浚,才能保证河道畅通;同时挖出的淤泥等又可以为农田提供天然优质的有机肥料,可谓一举多得。
3.保护地方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防汛抗旱也是河道治理工作的重点。利用水利工程,配合河道的优化治理工程,能够很好地起到抗洪防涝作用。经过河道优化,不仅仅能够抵御自然灾害,还能够起到蓄水储水的作用,在发生旱情的时候,也可发挥水资源保障功能。
二、河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发现,目前我国的河道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改变了河道原貌,提高了抗洪风险;(2)使用硬质材料进行河道治理,改变了生态环境;(3)破坏河道自然景观,损毁了生态系统。
1.改变了河道原貌,提高了抗洪风险
河道治理过程中,如果忽略河道本身的天然特性,只注重提高防洪标准对河道进行整治,随意改变河道断面形状及周边构造,不仅会增大河道抗洪的风险,对下游地区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财产损失,更会严重影响河流生态安全,造成流域生态环境的失衡与破坏。
2.使用硬质材料进行河道治理,破坏了生态环境
传统河道治理中大量使用硬质材料,这种材料能够有效加高河道的坡度,但就长远发展而言,不利于环境生态的保护,会破坏大量植被,导致地表层被损毁,不断降低河道堤防的渗透功能,造成城市地下水匮乏。河道两岸若是终年空荒,由于污水的排放量增大,会使水资源遭受严重的污染,不利于生态系统的长远发展。
3.破坏河道自然景观,损害生态系统
传统的河道治理忽视了河流的生态功能,导致河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排涝等功能,使得河流系统演化为单调的泄洪道和排污沟,严重影响河道沿线景观效果,其原有的河道自然景观受到破坏。
三、解决河道治理工程问题的对策
1.加强清淤疏浚
河道淤泥会抬高河底高程,致使河道淤塞严重,降低泄水和自净能力;河道两侧违章建筑物致使河道行洪断面变窄,影响行洪安全,如不及时清淤疏浚,遇大雨或暴雨时将导致行洪不畅,还会引起水体污染。所以为确保河道畅通,应进行河道清淤疏浚、清除妨碍行洪障碍物、拆除占河违章建筑等工作,确保航运通畅。
2.减少硬质材料使用,加强植被种植
水利工程河道的治理,应重视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河道治理工程对原本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材料选用上,要尽量减少硬质材料和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大的材料。同时应重视生态修复工作,加强植被种植,保障区域生态和谐。
3.修复河道生态环境
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本着边建设边修复的原则,在工程施工的同时加强周边生态环境再造,引入新技术探讨生态修复和治理河流污染措施,改善水体环境,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生态保护能力。
四、结语
河道治理是水利工程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河道治理可有效提升航运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河道整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及城市居民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河道治理观念的调整,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恢复和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保障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