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建筑的改造方法
(1)立面改造。旧建筑立面改造遵循总体改造原则,在不破坏旧建筑立面肌理的同时,体现时代感,是一种折中的思想态度。通常的立面改造有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新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是按照原先的形式进行复原,补缺补漏。后一种方法则是根据旧建筑的历史所留下的烙印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对旧建筑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结果既能联想到旧建筑的历史感,同时又能体现现代的时代气息。(2)屋面改造。屋面改造按屋面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普通的混凝土屋面,一类为桁架式坡屋面。坡屋顶桁架的改造要按照民用建筑防水和保温的要求,将镀锌铁皮屋顶进行重构,并初步考虑彩钢夹芯板的转换处理,并在表面覆以瓷砖表面,同时要求整体风格、包括屋面和立面风格的统一。大型厂房中的普通混凝土屋顶,屋顶改造除了在防水,防热方面处理,还必须在屋顶改造时增加采光顶棚,用来改善室内光环境。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锯开屋面板,保留屋面的主次梁结构作为玻璃顶棚的结构支撑。同时在现有的主次梁体系,通过增加支撑钢梁,减少玻璃顶棚的跨度,并形成一个方形网格系统。(3)室内空间分隔。在旧厂房改造中,人们都希望把旧厂房建筑的单一大空间改造为灵活多变的可使用空间,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对原有厂房的大空间进行垂直的和水平的灵活隔断,使得室内布置多样化。关于室内空间的分隔,可分为以下两种:(1)水平空间分隔。在水平空间的分隔上,旧厂房改造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为轻型混凝土空心隔墙材料。通过考虑原有厂房的结构的安全性下,且不对结构进行改造的前提下,如果使用传统砖墙进行厂房室内空间的水平分隔,不仅限制了室内空间的灵活性布置,同时由于砖墙材料本身的自重过大,会加大结构的重量,因此不利于改造,而采用轻质混凝土空心隔墙本身强度高,自重轻,不仅有利于结构荷载的降低,隔墙抗冲防震的整体性能好,建筑平面还划分灵活多变,尤其能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去改变平面的布局。利用该材质的墙体去灵活分隔室内的空间,管线布置方面也很方便,加上轻质混凝土空心隔墙的构件本身的截面尺寸非常小,大大增加了使用面积,提高了使用率。(2)垂直空间分隔。之所以能够进行垂直空间的分隔,是利用了旧厂房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较大,原结构体系的荷载预留相对充分的原因,通过在室外或者室内进行加层处理,竖向空间的分隔通常有两种方法:对于那些中小型的桁架结构厂房,通过在原厂房内加柱加层,形成室内回廊空间,同时利用通透敞开的楼梯间,形成了一个流动的空间。对于那些大型混凝土的厂房,通过采用整体的加层,再结合设计的需要,在室内中设置大型的中庭。垂直空间的划分手法一般是采用钢结构进行划分的,通过钢结构的连接,简单而又灵活,并且在垂直面内比传统的结构能更好的应用到错层、跃层的加建改造设计。
2旧建筑改造的美学特征
2.1层次性作为嵌入式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体系之一,建筑具有层次结构。这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旧建筑的转型必须有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过程:从技术到文化和艺术的精神层次的过程通常对应于感性,创造性和开放意识的强大的过程。总体来说,从体系结构技术的理想发展成建筑的情感与文化的结合,才算完成了整个改造的过程。设计可以概括为“真”,“善”,“美”三个层次的追求。“真”即人工环境与自然和谐的“真实”,“善”强调施工活动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美”强调建筑外表皮与文化环境和当前审美层级相统一。它强调的是一种符合人类审美意识的潜意识的不可争议的特征。2.2整体性在生态环境中的旧建筑改造中,整体性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其特征在于与旧建筑的各种要素的整体协调。其中,既有“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外部环的因素,也包括老建筑形式本身的维护;不仅是建筑使用者—人与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性的协调。通过追求旧建筑的整体性,改造并非强加于自然,而是将其融于自然,“空间”代替“生态秩序”,“有意味的形式”代替“共生”形式;“永恒”代替“超越”。这一切也表明: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已经结束,与老建筑的生态现实统一的审美理想是基于目标之上的。2.3动态性一方面,旧建筑的改造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中,运用交流方式,在全球性旧文化与旧地域性文化融合中,逐渐形成自己新的环境下的建筑文化,从而使得旧建筑与城市设计在新陈代谢中永远保持永远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城市环境的旧建筑改造,其改造目的明显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旧建筑的改造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在动态中逐渐发展并不断提高才能符合美学标准。动态性作为一种旧建筑未来的标识语,其美学特征是在不断发展,不断修正自我,超越自我的进步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的。2.4文化性从二十世纪至今,随着建筑艺术日趋活跃,建筑文化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文化性的建筑,更加侧重于设计语汇对建筑地域性特征的描述,文化孕育建筑中已成为文化性建筑的共识。
3旧建筑改造的审美标准
3.1使用功能改造是为了给使用者使用的,旧建筑的空间环境承载着使用者的使用场所,它必须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环境。一个充满活力的室内外空间是改造设计者始终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从生态观念出发对旧建筑进行改造,给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使旧建筑“活”起来“动”起来。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对改造的使用方式进行正确观念的树立。通过寻求合适它的使用功能,并且促使他成功。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改造的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就是通过发电厂的功能的更新而焕发出新的朝气和活力。3.2健康功能老建筑大多是在城市环境的长期沉积中,通过大量的无序扩张,建完后往往分布杂乱,不仅道路十分狭窄,环境还十分肮脏,再加上旧建筑本身设计未考虑清楚。旧建筑改造的健康问题非常的严重。宪章中明确提出:建筑必须为身体健康而设计,改造必须从建筑空间方面,空气质量,热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水环境,光环境质量,提高人体的健康指标”。柯布西耶的“阳光,空气,绿色”的理想也是该观念的直接反应。3.3场所功能场所感的意义在于人工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生态意识被提取,注入到功能需求与人工系统的生态特征中,相辅相成,从而创造了一个人工与生态共生和谐的场所。在旧建筑的改造中,这种共生应体现出物尽其用,即对土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利用。空间功能的和谐是旧建筑空间的生态意义的具体表现。在现代主义建筑观植根于世界的动态视图,通过第一次世界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是机械的思维方式的体现,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老建筑被理解为文化的衰落和破坏。生态危机,生存环境的恶化,LED在旧楼改造的新思路的迫切需要,雅可布开始提出了旧建筑的意义,从社会生态的角度对城市生态进行了鼓舞人心的倡导,这在他的书中“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体现的淋漓尽致。自那时以后,路易斯康,文丘里,科林罗,相继推动了雅可布的思想,他们一致倡导老建筑与城市的共生思想———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强调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和老建筑的概念和方法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强调历史,区域,国家和环境方面的整体性,当今社会的共生性,重新唤起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审美标准。
建筑业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