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乐标为建筑行业人士解答风景区规划及相关内容,根据规划标准,居住生产网络规划的关键是合理居住和生产活动的空间布局。那么风景区的规划的意义是什么,白洋淀风景区资源及成就有哪些,风景区总体布局和规划理念包括哪些内容,在此鲁班乐标小编为你带来关于风景区规划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一、风景区背景
自然风景区由纯自然景观或带有少量人工景观的自然景观组成。包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等等。自然风景区不仅以优美、宁静、洁净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而且往往在维持区域生态和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适当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对自然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状况和生态作用,以维持和优化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功能为原则。在这方面,新兴的景观生态学可提供理论支持。
正如著名的风景园林研究专家贾建中所说的,搞好风景区的各项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因此,风景区的规划是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风景区的必要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搞好风景区的规划,以便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的构想;如何在满足风景区综合功能的前提下,保持风景区的可持续生态发展;如何实现风景区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三方面效益的共同促进:如何为风景区后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先期的规划和控制,如何结合当地文化实现风景区的特色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在新世纪风景区规划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下文将结合白洋淀风景区的规划实践,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探讨。
二、风景区概况
2.1资源及成就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青河水系的九河下稍,接纳从南、西、北三面而来的潴龙河、唐河、府河等八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分属保定市和沧州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其中85%的水域在保定市安新县境内,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因此称为“白洋淀”。白洋淀由90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36个岛村组成。
白洋淀的水域构造独特。它既有异于中国南方的内陆湖泊,又不同于北方的人工水库,它不是连在一起的一片汪洋而是由多条河流将各个淀泊连在一起,从而形成沟壕纵横,河淀相连,芦荡莲塘星罗棋布,一个个淀泊既相互分割又相互连接的布局。
白洋淀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景随时移,是旅游、避暑、度假的好地方。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古往今来的人文资源,物产资源也久负盛名。吸引了各地的游人前来参观。
2001年11月,白洋淀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列位“4A”级景区。
2.2现存的主要问题
白洋淀流域人口比较稠密,分布由平原向丘陵、山区逐渐减少。绝大部分分布在京广铁路沿线及其以东的平原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新工业点不断出现,城镇区域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域的环境,其中以保定市和北京市房山县的燕山石油化工区对白洋淀的影响最大。
保定市是白洋淀流域内工业比较发达,部门比较齐全,以轻工、纺织、印染、造纸、化纤等为主的中等城市。这些工业部门,耗水量大,废水量多;房山县,包括燕山区,是一个以石油为原料的有机合成化工区,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都很大,所排的有机污染物易被生物降解,但也容易污染附近的地面水或地下水。流域内其他各县,多为一些小型工业,且分散,只对局部地区环境造成危害。大量人口居住和大规模生产活动的胁迫会导致: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水位降低,甚至出现干涸,游离价值减低;地表植被和山体破坏严重,生态功能整体退化,风景美学价值严重降低;景观破碎化特别是生境破碎化加剧,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交通拥堵,游线组织困难,风景资源的整体优势得不到发挥。因此,亟待对本区域的恢复、保护进而发展。
三、总体布局和规划理念
3.1理论依据
1969年麦克哈格出版《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提出基于适宜性分析的“千层饼”模式,是真正意义上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景观规划出现的标志。不仅综合考虑景观的生态、社会过程和它们之间的时空关系,而且利用景观生态学理念来经营和管理景观,以达到既要维持景观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又要满足土地持续利用的目的。八十年代以来,生态规划得到了迅速推广并逐渐成熟,目前有三种比较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体系是捷克景观学家的Ruzicka和Mikjos提出的LANDEP方法体系、德国景观学家Haber等提出的土地利用分异战略DLU以及英国景观学家Forman等提出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LANDEP方法体系在景观生态数据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依据适宜度评价对景观利用进行优化;DLU战略主要利用环境诊断指标和格局分析对景观整体进行研究和规划;景观格局优化方法基于景观过程与格局分析,通过格局优化来维护生态功能的健康与安全。
3.2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
针对人类胁迫导致的主要问题,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矿旅游,建设白洋淀休闲廊道以及野生动物生境网络”的发展战略。将风景区的产业结构由加工业主导逐步转为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为主导,使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旅游业,丰富旅游产品,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开放白洋淀,建设白洋淀休闲廊道,将各个景区和景点串联起来,实现风景资源的整合;建设野生动物生境网络,减小景观破碎化的影响,逐渐恢复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按照该发展战略、通过对风景区的人类胁迫机制、生态过程与社会过程以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提出“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的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即通过构建野生动物生境网络和风景游赏网络,合理组织它们以及白洋淀水系网络、居住生产网络和交通网络的空间关系,来维护生态过程与功能以及社会过程与功能的健康和安全,从而帮助白洋淀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白洋淀水系网络由几个大面积湿地和大量小块湿地构成;野生动物生境网络由栖息地(habitats)或核心区(core areas)、廊道(corridors)以及缓冲区(buffer zones)构成;风景游赏网络由景点、景区和游赏路线构成;居住生产网络由居民点、工农业用地和社会经济联系构成;交通网络由陆路和水路构成。它们是最为关键的五种网络。
3.2.1湿地网络
水体重要的是生态功能包括传输物质、净化物染污以及作为动植物迁移、传播的通道和水生、陆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景观生态学认为水体生态功能最重要的两个影响指标是连续性和宽度,河流两边应该保持足够宽度的植被带,以控制来自两岸的污染物质,并为物种提供足够的生境和通道,根据规划标准,白洋淀水系网络规划的关键是维护整个水系网络的连续性,确定整个水系网络的保护宽度。
3.2.2动物生境网络
构建的动物生境网络能重点改善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根据规划标准,采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来建立动物生境网络。依据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将存有生物数量较多的面积较大的湿地斑块作为动物的核心栖息地,即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来源。将土地类型、地形坡度和水分条件作为动物活动的阻力因子来建立阻力表面,并且根据土地和水对动物生存的影响,分析得到生态安全格局的缓冲区、源间连接、辐射道以及战略点,最后根据生态安全格局得到野生动物生境网络的初步规划方案。
3.2.3居民生产管理网络
根据规划标准,居住生产网络规划的关键是合理居住和生产活动的空间布局,确定适合进行居住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具体区域。按照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大部分的工业企业将被逐步关闭或搬迁出风景区,因此生产布局只需重点考虑农业用地。通过分析现状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将坡度作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子。坡度
3.2.4风景游赏网络
规划构建的风景游赏网络以白洋淀水域为主干,将重要景区、景点、有开发价值的遗迹以及景色优美的村庄串联起来。根据规划标准,关键是确定非机动休闲游道的具体路线,并处理好游道、河流以及公路之间关系。由于风景资源主要分布在白洋淀中部,结合游赏体验、地形条件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考虑,规划将沿着白洋淀的游道主要布置在白洋淀的中部。游道、河流和公路之间的关系是:游道介于公路与河流之间,并尽量远离公路以避开机动交通对游赏活动的威胁和干扰;游道距河流时近时远,这样既能丰富游人的游赏体验,也能适当减小游道与游赏活动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在狭窄的地段,游道可以与公路并行,但要设置安全隔离带。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风景区规划”等建筑相关的知识,更多内容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建筑业查询服务
行业知识